父亲节,是一个向父亲表达感恩与敬意的节日。人们常常将年老却健康的父亲称为“椿庭”,贤良淑德的母亲称为“萱草”。父亲的养育与教诲之恩就被称为“椿庭之恩”,而将“椿”与指代母亲的“萱”(即萱草)合称为“椿萱”、“萱椿”,即代指父母,父母都健在则被称为“椿萱并茂”。
明 沈周《椿萱图》
据《庄子·逍遥游》中记载,“上古有大椿者,以八千岁为春,八千岁为秋。”而古人希望父亲能像大椿一样长寿多福,因此自唐朝起,我国便有了使用“椿”来指代父亲的传统习俗。唐朝牟融在《送徐浩》中写道:渡口潮平促去舟,莫辞尊酒暂相留。弟兄聚散云边雁,踪迹浮沉水上鸥。千里好山青入楚,几家深树碧藏楼。知君此去情偏切,堂上椿萱雪满头。诗中最后一句中的“椿萱”就是指父母。
香椿芽
人们对“椿”最熟悉的就是香椿芽,又叫香椿头,是一种天然香料,是春天里的一道美味。人们食用的香椿头是香椿树上的嫩芽,含有丰富的挥发性芳香物质,主要是萜烯类化合物和含硫有机物等。香椿的香气浓郁,具有独特的辛辣和硫磺气味,这种特殊的气味使得香椿在烹饪中具有广泛的应用。
香椿果
香椿的英语学名是Toona sinensis,“toona”是椿类植物的统称,“sinensis”则是“中国的”,合起来,就是中国椿。香椿的用途主要体现为食用、日用、装饰和药用价值。宋代苏轼盛赞:“椿木实而叶香可啖。”清代康有为有诗“山珍梗肥身无花,叶娇枝嫩多杈芽。长春不老汉王愿,食之竟月香齿颊。”自号“浙西饕士”的嘉兴人顾仲,在其“饮食奇书”《养小录》中称:“香椿细切,烈日晒干磨粉。煎腐中入一撮,不见椿而香。”民间有“一箸入口,三春不忘”,“头茬赛人参”,“雨前椿芽嫩无比,雨后椿芽生木体”之说,但在食用前要注意焯水去除其中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。日用价值就是做木材,其木质坚硬,芳香类树脂可防虫蛀,是制作家具的好材料。秋日里的香椿子(香椿果实),则是优质的手工材料,装饰价值是香椿果可以制成永生花放在案几上,也可以进行上色涂鸦,成为艺术品。香椿的药用价值记载较多,如《中华本草》记载,香椿叶辛;苦;平。归心;脾;大肠经。祛暑化湿;解毒;杀虫。主暑湿伤中;恶心呕吐;食欲不振;泄泻;痢疾痈疽肿毒;疥疮;白秃疮。(图片来源于网络)(宋思根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)